你的位置:网上配资股票_网上配资炒股_网上股票杠杆 > 网上配资股票 > 股票新手入市 评《大师与玛格丽特》|在永恒的时空里,手稿不会燃烧_布尔加科夫_演出_观众
发布日期:2025-05-25 22:06 点击次数:72
2025年5月2日,《大师与玛格丽特》在沪首演。演出分上下两本,近八小时的演出无疑成为最大卖点。
但进入剧场后,笔者却惊奇发现:整部演出并没有时间的概念——它遵循着布尔加科夫(Mikhail Bulgakov)的创作轨迹,将幻想和现实融于一炉,让观众在预设现实时间(8个小时)的前提下随剧情渐渐抛去时间,达到“永恒”的效果。
所以,除了八小时的宣传语,我们还能看见什么?
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Grigory Kozlov)是当代俄罗斯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以其史诗性改编、集体创作理念和独特的戏剧教育模式闻名。他创立的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以“工作室 + 剧院”的模式培养演员,将学生团队直接转化为职业剧团。
他的每个班级都会以“舞台化经典文学”作为毕业创作,而本次展演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便是其中一届的毕业作品。演员从入学时就开始为这部戏的演出做准备,从小品逐渐拓展,直至鸿篇呈现。
展开剩余81%演出充满了青春的朝气。28位演员轮番饰演剧中的155个角色。演员可以恣情高歌、舞蹈,用强烈的肢体语言尽情狂欢。甚有演员(第三幕)“飞”上观众席侧的护栏,对着二楼的观众招手,这种需要吊威亚保护的举动,竟被俄罗斯演员轻松完成。演出呈现中的舞美并非一开始的设计,而是在表演完成基础上的锦上添花。科兹洛夫始终站在“青年戏剧革命”的浪潮前沿,他与学生们一道共同创作出这次戏剧的仪式。
因此,在这种排练方式下,叙事是在整体中选取的。在原著里,布尔加科夫在书的前一百五十页并未涉及大师和玛格丽特两位主角,而是先讲述柏辽兹的离奇死亡,“流浪者”伊万看到了事件的真相但没有人相信,以为他发了疯。在疯人院里,伊万遇到了大师。
科兹洛夫正是按照这样的叙述模式:在第一幕中,他以伊万不知所措地奔跑串联场面,用拼贴的方式使场景零散而快速地变化——这对后排的观众无疑是个挑战。
但随着第二幕的进行,散乱的场面开始整合,而在第三幕和第四幕则转向黑魔法事件和玛格丽特的宴会两个大场面事件。叙事脉络也逐渐清晰:布尔加科夫和妻子叶莲娜为最外层;大师与玛格丽特等人为第二层;本丢·彼拉多对耶稣的审判为第三层。
但科兹洛夫不满足于此。他在布尔加科夫原著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舞台的假定,将彼此的时空限制打破。于是,布尔加科夫和大师、大师和彼拉多——两两互为“作者与剧中人“——被放置在同一场景之下。这种元戏剧的处理加强了布尔加科夫作品本身带有的魔幻时空色彩,给演出添上了一层史诗效果。同时,书中的魔幻现实因舞台而显化得分外鲜明:从天而降的卢布散落在观众席间,玛格丽特成为女巫飞上天空等魔幻场面因观众和舞美的配合显得更加立体,而现实的最后玛格丽特和大师的肉体死亡无疑于一盆迅疾的冷水,间离效果警示着观众事件的真实。
但无论是布尔加科夫还是科兹洛夫都没有选择将这种“不可靠叙事”放大,而继续沿着想象叙事,用视角的遮掩让观众(读者)沉浸在魔幻的泡沫之中,构成完满而讽刺的结局。
大师和玛格丽特这两个人物是整场演出中最理想的符号,玛格丽特尤甚。他们被给予了太多布尔加科夫对理想的投映,成为现实与魔幻之间的唯一纯粹。
但布尔加科夫却自嘲式让他们与魔鬼沃兰德“为友”,世间的不公不正依靠魔鬼的整蛊裁决,而耶稣则被锁在本丢·彼拉多的故事之中,在第二层故事里从未下场,其中讽刺意味可见一斑。沃兰德的视角是全知的,他取代了上帝成为独立于全局的掌控者,在他的统御之下,世界因癫狂而魔幻,因魔幻而暂时忘去现实的不甘。
而沃兰德本身也是魔幻的一部分,仅存在于布尔加科夫的理想之中——他需要一个全能者去杀死荒谬的世事,但当魔幻的潮水退却后,故事中的现实能剩下几分?或许,魔幻与现实不必有个清晰的边界,它们只是混圆的一体:现实生活里又何尝不有几分魔幻?在永恒的时空里,手稿不会燃烧。
-劇終-
绎 月
戏是妄语
落笔于2025年5月2日上戏实验剧院观看后
配图为上海场演出剧照
来源 驱动传媒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更多阅读 可点击
|
| |
| |
||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股票新手入市
发布于:上海市上一篇:期货配资公司大全 投顾观市:少关注短期利好利空,加速行情还在后面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网上配资股票_网上配资炒股_网上股票杠杆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